【关注·援藏】武少新书记赴林芝看望援藏专家
8月17日,中心党委武少新书记随同中山大学党委陈春声书记、罗俊校长、肖海鹏副校长和学校相关部门、各附属医院负责人等一行前往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慰问正在此执行援藏任务专家。目前,我中心内镜科单宏波副主任医师正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对口帮扶。

【接力·援藏在林芝】
单宏波副主任医师是2018年7月赴藏的广东省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也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实现对西藏地区持续造血式帮扶派出的第二名援藏专家。
2017年5月,中心响应国家和广东省援藏号召,派出内镜科黎建军副主任医师赴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短短一年援助期内,在黎医生协助下林芝市人民医院从仅有一间只能进行简单胃镜检查的内科胃镜室,到按国内最先进的内镜中心要求建成十年不落伍的一体化内镜中心,圆满完成协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三甲”的任务。

2017年11月,正是在林芝市人民医院 “创三甲”冲刺的关键时刻,中心武少新书记率党员专家医疗队走进雪域高原。在林芝市人民医院,武书记代表中心向林芝市人民医院捐赠价值400万元的超声内镜一套。自此,林芝市人民医院成为自治区内第一家拥有超声内镜的医院,向建设最先进的内镜中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7年11月11日,林芝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建藏东南地区消化道早癌筛查诊治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一流的内镜早诊早治技术落户林芝,将造福于藏东南地区群众。

2018年3月27日,中心内镜科主任徐国良教授受中心领导委托,赴西藏与林芝市人民医院签订中心援建内镜中心的 “强三甲”协议,并见证了林芝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挂牌这一历史时刻。
今年7月,单宏波副主任医师接下援藏接力棒,他在既往“院包科”援助工作基础上,将带教“徒弟”增加到2名,目前学员已从单纯的胃镜检查,到能掌握单人肠镜操作技术。单医生依托内镜中心和林芝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建藏东南地区消化道早癌筛查诊治中心建设,积极投身内镜中心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继续协助当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提高当地业务和学术水平。现已开展超声内镜检查和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项目,并计划进一步开展内镜下消化道早期癌切除、超声内镜穿刺活检、逆行胰胆管造影以及支气管镜诊疗等新项目,让这些内镜诊疗技术在林芝地区生根发芽,继续建设林芝市人民医院高水平诊疗一体化内镜中心。
单宏波医生表示,争取在援助期内带好徒弟,留下新技术,做好临床科研,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提高受援部门的学术水平和区域内声望,达到相关疾病区域内解决的目标,助力提高林芝地区医疗水平。
从协助“创三甲”到以“院包科”形式“强三甲”,中肿对口帮扶林芝市人民医院的援藏干部珍惜机遇,不辱使命,提高了当地临床技术,培养了专科人才,留下了良好口碑,并将持之以恒地继承和发扬中山大学和中肿的优良传统,以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造福西藏人民群众。
【守护.中大家国情怀】
在此次中山大学对口帮扶林芝市人民医院座谈会上,罗俊校长指出,各援藏医疗人才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抓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健康医疗需求。他对援藏医疗人才提出了“三个一”的希望:一是在援藏期间至少帮带一名“徒弟”;二是留下一门自身擅长的专业技术;三是结合藏区疾病特点,实际开展科研,发表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陈春声书记指出,中山大学深入贯彻党和中央有关“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中组部、卫计委和广东省号召,选派优秀医疗专业技术人才援助林芝市人民医院,以“院包科”的方式精准对接医院相关科室,取得良好的成效。

会后,武书记与陈书记、罗校长一道实地走访了中肿对口援建的林芝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单医生介绍,眼前备有胃肠镜室、支气管镜室、超声内镜室,设计布局合理、以病人为中心、拥有检查室、复苏室、更衣室的一体化内镜中心在一年多前还只是一间分属内科,只能做简单胃镜检查的胃镜室。了解到内镜中心的建设情况,罗校长表示:中肿在援建林芝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等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后期可以进一步在学科建设和高原地区肿瘤疾病相关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鼓励单医生争取做到“带好一名徒弟、传授一门技能、写成一篇论文”。

实地走访单宏波医生工作与生活环境后,武书记表示:“院包科”形式援建林芝市人民医院已取得一定成绩,这充分体现了中肿对援藏工作的重视,将党和国家政策与领先医疗技术真正送到西藏人民身边。希望单医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争取将校领导的“三个一”嘱托落在实处,使我中心的援藏接力工作持之以恒,取得更大的成绩,造福雪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