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广东省抗癌协会第十一届“肿瘤核医学新进展”研讨会暨广东省第十届核医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国际会议厅顺利召开,国内外核医学专家共聚一堂,聚焦肿瘤核医学新进展。
曾木圣副院长对到会的同道们表示热烈欢迎
开幕式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副院长对到会的同道们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肿瘤核医学新进展研讨会的发展历程,肯定了研讨会的贡献。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徐浩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文贵教授及解放军总医院田嘉禾教授分别致辞,代表各自团体表示对研讨会的支持,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大会开篇,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田嘉禾教授解读人类社会的最热点——人工智能,田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的优缺点,并在核医学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这个重大问题上给出了睿智的答案——扬长避短,引发了会场同道的深入思考。紧接着,在研究分子影像的方向上有很深的造诣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副主任、副院长曾木圣教授为大家展示了目前比较前沿且可能有很大应用潜力的肿瘤靶向多肽,开启了大家研究的新思路。接着,来自新加坡中央医院的颜学先教授带来核素诊疗一体化的精彩演讲,他详细介绍了核素治疗一体化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和世界范围内的很多成功案例,为同道们展示了核医学科一个光明的前景。
稍作休息后,深圳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李晓峰主任马上接力汇报了目前医学研究热点,肿瘤微环境分子显像的研究情况,展示了PET/CT诊断的新思路。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章英剑教授聚焦胰腺癌的分子分型与分子影像,概述了胰腺癌的病理与分子影像前沿,为胰腺癌的精准诊断与精准治疗出谋划策。最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主任樊卫教授带来肿瘤治疗的分子影像评估,指出了分子影像在肿瘤治疗中的核心功能——代谢变化,介绍了目前分子影像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让与会者对肿瘤治疗评估有了新的认识。
大咖们汇报完后,新秀们的研究生专场上,22位研究生在论坛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情况。大家分享内容涉及PET,SPECT,骨密度,核素治疗等基础及临床研究方向,研究生们准备充分,专家们点评也非常精彩,并且给研究生们带来了很多改进的思路。最后,来自华侨医院的研究生志强同学带来的研究《基于猕猴脑PET-MR多模态影像模板集的初步应用》,该研究在选题,设计,实施,实验结果展示和实验讨论等各个方面,得到现场专家们最多的认可,最终斩获了研究生论坛的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分别由中山一院张冰同学和中山三院的蒋永泺同学夺得。而获得三等奖的分别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单慧敏同学,南方医院的杨少习同学和中山三院的杨敏同学。
研究生们分享结束后,会议也来到了尾声。最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生教授进行了最后的总结,对大会讲者的报告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了汇报的研究生们,并且表示了对下一届会议的期待,盛情邀请与会者继续参加下一届研讨会。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