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海外拯救生命的中肿身影

2021-11-05


       摘要: “正是条件艰苦,才是我们要来的价值!”
       3年之后的今天,王风华仍然难以忘记她刚到多米尼克的第一天。海岛上满目疮痍,房顶被掀翻,地面坑洼,像布满了弹坑。9个月前的一场飓风席卷了岛屿,伤疤依然未愈。
这就是她将要工作一整年的地方。
       2011年12月,中肿首次肩负起对外医疗援助任务,曾智帆副主任医生代表中肿,作为广东省第二批援加纳医疗专家队队员,赴非洲加纳开展为期两年的援助工作。
       自2018年起,中肿开始承担中国向多米尼克援派医疗队的任务,截至今年10月,广东已向多米尼克派出四批医疗队,每一批都有中肿人的身影,他们是——首批队员王风华、第二批队员甄子俊、第三批队员王志强和刚刚出发的第四批队员李巧巧。
       多年来,一批批肩负援外任务的中肿人克服种种困难,为当地建设新学科、引入先进诊疗技术,推动当地的医疗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

陌生的国度

       在非洲加纳,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曾智帆和队员们被要求要结伴出行,晚上六点前要回到宿舍,没有任何应酬、没有任何娱乐,这样的日子对于来自广州的队员们来说确实有点闷,而安静、单一的生活反而相当规律。
       加勒比海上的多米尼克,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不及广州的一个区大。山道弯曲,路边树木被飓风连根拔起;大风和暴雨随时来袭,夜晚常听见惊涛骇浪;天气好时,海水清澈到能看见珊瑚礁……在日志里,王风华记录了多米尼克的危险、多变与美丽。
       被援助地的医疗卫生条件与国内相比显得捉襟见肘。加纳克里布教学医院是西非最大的教学医院,该院的肿瘤中心和心胸中心都是国家级的治疗中心,但是硬件却和国内70年代的水平相似。而在多米尼克的玛格丽特公主医院,所有病人都在门诊治疗,医院的大部分医生由古巴劳务派遣,即使到了2020年,多米尼克也只有81名医生、230名护士。
 


玛格丽特公主医院


       队员们所在的玛格丽特公主医院,是多米尼克最大的公立医院,也是唯一的综合性医院。王风华的肿瘤诊室不到10平方米,隔成两部分,一边问诊,一边给患者做化疗。
       医院没有电脑,一切医疗文件都要手写,而由于办公室太拥挤,医生们只能站着写病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他们气馁——“正是条件艰苦,才是我们要来的价值!”


他经历与登革热大战的惊魂72小时

       除了硬件设施条件有限,援多的队员们还面临着登革热的威胁。由于当地气候炎热、蚊蝇滋生,第二批队员甄子俊和其他两名队员在援多期间患上了登革热,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的症状。
       “那一刻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一阵巨大的恐惧感袭面而来。”甄子俊回忆到。2019年中秋节的前两三天,医疗队四名队员中有三人先后确诊为登革热。9月12日晚7点,甄子俊授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和头晕,很快出现意识丧失,晕倒在地,由于跌倒的冲击力还导致左眼眶摔开两道口子,整个额头都是鲜血,所幸被队友及时发现并救助。
       队友们克服身体不适,全员迅速出动,以最快速度将甄副教授送到受援医院救治。甄副教授接受了人生中第一次住院治疗,19人的超大房间内只有一个用窗帘围起来的洗澡间、各种噪音此起彼伏、30度以上的高温下没有空调,导致衣服和床单都被汗水湿透、只能用凉水洗浴、病号餐也只有面包。在忍受了3天艰苦环境的煎熬后,甄子俊病情好转,和队友商议后选择返回驻地,自行观察直至痊愈。



从“零”开始的艰辛

       由于被援助地的医疗水平十分有限,为了给当地带去最先进的规范化诊疗技术与理念,援外队员们往往要从“零”开始。
       在加纳,曾智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当地医生阅读CT和MRI影像片,在病例讨论中提出治疗意见,分享自己治疗经验;依据当地的设备能力,推动开展三维适形治疗,在曾智帆的带领下,克里布医院的放疗中心从原来每周平均1-2例病人进行三维适形治疗,增加到每周5-6例。
 


曾智帆参加当地的义诊


       而对于援多医疗队的队员们来说,开展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取得当地医生和患者的信任。首先便是语言关。
患者们很注重隐私,当地医生担心,中国来的医生语言沟通不畅,出诊需要配备翻译,会让患者感到隔阂。但凭借着良好的英语基础,仅一个月,王风华和队友们就能听懂当地居民的浓重口音,几乎无障碍交流,并能流畅地用英文书写病历,不需要任何翻译。
 


王风华医生与多米尼克患者


       2020年11月,一位50多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前来就诊。前两年,她经历过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和放疗,但最近复查结果提示她可能有肝转移。
       第3批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生王志强没有简单地根据检查结果下结论。
他从患者最早的病历开始查找,建议患者1—2个月后再做复查。果然,结果均正常。今年9月,该患者复查病灶仍没有变化。王志强丰富的医疗经验,让患者避免了化疗的辛苦。
 


第三批援多医疗队队长王志强在为患者看诊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王志强还在多米尼克积极开展前列腺癌患者问卷调查和病理回顾性分析,试图找出制约当地诊治水平的关键问题,目前该项目仍在顺利进行。
       除了带来新理念新技术,中国医疗队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帮当地建设学科。
       之前,这里的医院只有大内科和大外科,没有单独细分的专科,影响了医生的看诊效率,病人就诊也很困难。
在一批批医疗队员的接力建设下,一个个专科门诊在玛格丽特公主医院开设起来——在前后三名中肿医生的努力下,从规范诊断治疗、个体化多学科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推进了当地肿瘤科整体学科建设。
       在中国的帮助下,多米尼克的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近两年,玛格丽特公主医院改造升级成了中多友谊医院。诊室与病房宽敞明亮,新的医疗设备陆续引进。

医者的情怀

       怀抱着对生命的尊重、对患者的关切,在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员们毫无保留地奉献出全部的医者仁心。
       因地形崎岖、出行困难,当地患者们常错过看诊预约时间。如果重新轮候排队,就又要等上三四个月。
       中国医生们深入城乡,“送医上门”,多次开展义诊活动,仅2019年的4次义诊和1次巡诊,就为近300名困难病人提供了诊疗服务。
 


王志强为中资机构员工进行义诊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第2批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甄子俊医生正在国内休探亲假,听闻多米尼克发生多起新冠肺炎病例,他主动结束了假期,赶赴多米尼克助力当地攻克疫情。
 


甄子俊医生在为患者看诊


       从初到医院时遭受“不会说英语”的误解,到获得医护人员、患者、国家卫生部官员的一致高度认可和赞扬,每个中国医疗队员都收获了一段特殊的人生体验。
       频繁的自然灾害,大家在习惯了后也不再害怕。他们曾在一天内经历20多次地震,依然安然睡着。队里还成立了飓风防范小组,从容应对。
       王风华说,虽然条件比大家想象得要艰苦一些,但团结一致、苦中作乐的日子,让她觉得,“这段时光很纯粹”。
 


王风华(左二)与当地医护人员


       中肿人援外征程还在继续,今年9月28日,李巧巧医生作为广东省第四批援助多米尼克医疗队的一员再次出发,她在日记中写到“前辈们走出舒适区,在多米尼克立起中国医疗队的光辉形象,现在接力棒交给了我们,一辈子能代表国家的机会不多,医院能够信赖我,是我的荣幸!”
 


欢送第四批李巧巧医生




内容/党办宣传科综,部分内容综合自南方+ 


记者/陈伊纯、李秀婷


编辑/高寒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