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在隔离酒店筑起安全的“家”
为庆祝第111个国际护士节,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对相关医院护士进行慰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琴琴、黄滨莲、李颖贤、郭敏如、史可夫、杨欣静、聂珊、丁云八位护士作为先进典型受到表彰。他们在广州市相关隔离酒店开展抗疫工作,用肩上的使命和心中的大爱筑牢抗疫长城。
护士节当天,中心女工委工作会议在翠园楼3楼会议室召开,女工委主任赵劲梅、护理部主任覃惠英、儿童肿瘤科主任张翼鷟、药学部主任刘韬、检验科副主任戴淑琴、妇科护士长赖月容、内科区护士长张璋、护理部黄中英出席会议。
会议由赵劲梅主任主持并作工作汇报,她首先对2022年以来的工会工作与女工委工作进行了总结,随后女工委委员共同商议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和进程安排。女工委委员及成员们对八位至今仍身处战疫一线的护士老师表示了关心慰问,并送上暖心祝福。


本次表彰的八位护士,自2022年4年15日以来,深入广州市相关隔离酒店开展抗疫工作,至今仍在坚守岗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睹她们的飒爽英姿与巾帼风采吧!


神经外科二区区护士长,兼任医院护理部心理小组心理专科护士。近年来,深耕在神经肿瘤(脑肿瘤)患者的护理及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领域,不断改进脑肿瘤患者的护理质量,发表专业论文数篇;每年不仅为有需要的肿瘤患者和家属提供一对一的心理支持服务,也在不同的平台做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相关科普,惠及上万人次。2022年4月,作为医院支援隔离酒店人员的小组长,带领8位同事开展支援任务。

199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同年7月就职于中山二院,曾在儿科新生儿区、骨髓移植区以及急诊科工作。2003年非典期间在抗疫一线工作,获得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及广东省政府颁发的三等功证书。2007年3月至今就职于本院放疗科,她积极配合抗疫工作,多次参加大型核酸采集工作,培训本科室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4月15日至今在支援隔离酒店工作中。

现任综合中医科护士、院内疼痛专科小组副组长、慢病专科护士,参与院内疼痛小组的管理、培训工作及疼痛联合门诊工作,在科室护长带领下参与科室的部分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自疫情以来,多次参与核酸采集任务,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隔离酒店的院感督导员,针对高风险工作区域中的院感问题进行整改,对隔离酒店局部改造,确保了隔离点无交叉感染及疫情外溢的风险。

现任ICU的护理组长,工作勤恳,爱岗敬业,多次考评优秀。作为院内抗疫队伍骨干力量的她,发挥自身“小能量”,积极响应,这边白袍脱身,转身“大白”上线,有时甚至到凌晨才返回,除了核酸采样,还参与到护理部组织的“大白”团队的人员培训。广州发生疫情时,她们在1小时内迅速集结,协助开展隔离酒店的感控和核酸采样工作,至今依然在隔离酒店驻扎。此外,她先后多次参与大规模核酸采集支援工作,守岗尽责,勇于担当,积极发挥“排头兵”作用。

2021年加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事肿瘤护理工作近10年时间。2012至2015年期间在护理部、肝胆外科、胃外科、妇科、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工作。2017年起开始担任放疗一区护理组长职务。她曾自愿申请赴港支援,而之后的本土疫情爆发,她又积极响应号召,多次参与核酸采集任务。自4月15日起,她与同伴进入白云区隔离酒店支援,负责感控督导和信息上报工作。

因为一部《恶作剧之吻》,选择成为一名护理人,虽然看上去幼稚而又无厘头,但却真实爱上了护理。热爱让她努力充实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护理学习,成为了一名广东省护理学会肿瘤专科护士。疫情以来,积极参与防疫工作,从个人、科室、医院再到隔离场所的防疫工作,她奉献小我,践行点滴,同心守护。这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中肿护理人的希冀与心声,更是她身体力行的体现。

儿时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平凡而伟大的护士。穿上护士服、戴上燕尾帽的那一刻,就开始告诉自己要用真心、耐心、细心、同理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用饱满的热情、温暖的语言、真挚的眼神、娴熟的护理技术、纯洁善良的心为患者带去温暖;对工作高度负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正是她一如既往、甘于奉献的付出,多年来得到患者和家属、领导、同事、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疫情发生以来,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多次参与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具有丰富的核酸采集工作经验。在隔离酒店疫情防控工作中,在隔离酒店专班担任感控督导专员,对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进行穿脱防护服、控感知识、医疗垃圾处置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同时负责酒店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核酸采集工作,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引制定酒店专班的相关感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