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研究成果被美国放射学会发布的新版LI-RADS指南引用

2016-09-13


    近日,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发表的第一版LI-RADS (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正式颁布。该指南引用了我院超声心电科李安华教授和周建华教授团队的关于利用肝脏病灶超声造影流出相的差异来鉴别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研究成果。这是我科科研成果首次入选国际指南,标志着我科在超声造影研究领域已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也是我科从2003年起在李安华教授积极推动下开展的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水平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标志。

  众所周知的乳腺BI-RADS分类报告系统便是由ACR制定,此次ACR颁布的超声造影LI-RADS(CEUS-LI-RADS),是一个对肝细胞癌高风险患者行超声造影时的包括技术、解释、报告和数据收集标准化报告分析和分类系统,其目的主要用于对具有危险因素的肝脏病变发展为HCC可能性进行分类,包括规范术语、增强报告的规范性等方面,以便于进一步的病变管理。本次指南中对超声造影不同时相的变化进行归纳分类,并强调了造影剂流出的时间和程度对诊断恶性病灶中的作用,指南共引用了16篇文献,其中包括了我科2015年发表在《Ultrasound Med Biol》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提示,利用超声造影流出相的差异可以对HCC和ICC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诊断效能高。超声造影具有实时、经济、无辐射、能反复应用等优点,该项指南的颁布标志着超声造影在肝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得到公认。

  背景知识:2000年欧洲肝病学会第一次发表了肝细胞癌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指南:肝硬化患者中发现肝脏>2cm结节,如果增强CT和MRI均显示动脉相典型增强表现,肝细胞癌诊断即可确定,无需穿刺活检。随着几组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研究结果的发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初步得到临床接受。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发表的肝细胞癌诊断临床指南中,将超声造影与增强CT和MRI并列为肝细胞癌诊断的可靠动态增强影像学方法。当时的许多研究显示,HCC和ICC在超声造影的动脉相增强模式不同,可以用以鉴别两者,而流出相在两者之间没有差别。然而,意大利一项研究在完全没有考虑到超声造影剂与CT和MRI的小分子造影剂不同情况下,认为在肝硬化背景下超声造影容易把ICC误诊为HCC,因为此项研究,2011年美国肝病协会和欧洲肝病学会发表的临床指南中,将超声造影从肝细胞癌诊断方法中删除,此项举动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争议。为了进一步明确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我科开展了关于HCC和ICC在超声造影流出相中的差异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造影开始1、2、3分钟后,ICC的造影剂消退比HCC更快,而且消退程度更明显(p<0.01)。这项研究成果证实了超声造影能有效鉴别HCC和ICC。

文章链接The Degree of Contrast Washout 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Distinguishing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通讯作者简介:周建华,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基金资助,主要从事肿瘤治疗疗效早期评价的超声研究。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