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检验科黄埔院区开业1周年啦2021年3月,检验科实行双院区模式,黄埔检验科正式开业,目前已经正常运行满1周年啦! 黄埔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2 名;硕士学位4名。黄埔院区实验用房约996平方米,科室拥有一批先进的检验仪器,主要有:贝克曼特定蛋白仪、罗氏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Cobas801/Cobas602/Cobas702/Cobas800、罗氏Cobas123血气分析仪、雅培I2000、Alinity发光分析仪、法国梅里埃BACTEC/ALERTVIRTUO血培养仪、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美国贝克曼NAVIOS及BDCantoⅡ流式05-052022
- 2021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检验科年度报告(一)人员及构成 至2021年12月,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57名,其中检验技术员54名,医师1名,工勤岗人员2名。高级职称构成主要有主任技师2名,副主任技师 10 名,主管技师18 名。研究生以上学位组成主要有博土 4名,硕士20名。科室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导2名,已培养研究生 10名。 图1:2021年检验科全体人员合影(摄于越秀院区正门) (二)本年度工作亮点 2021 年新冠病毒疫情常态化管控下,检验科全体人员严格遵守医院防疫政策,积极响应报名支援抗疫前线,在6月广州疫情期间派出16人参加医院核酸采集志愿者队伍,为广州抗疫助力。3月黄埔新院区检验科05-052022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检验科发展史作者:何丽容,李小辉,审校:戴淑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医院成立初期,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亲自批准划拨100万人民币为筹建医院资金,其中10万元用于检验科购仪器、器皿、试剂等。检验科用房在住院部二楼(两房一厅),门诊部有两间作为门诊检验用房。在编工作人员仅五人,首任检验科负责人王南。广东省卫生厅于六十年代推行质量检查制度,由检验学会组织发起质量控制运动,当时广州市只有10所大医院的检验科参加,肿瘤医院检验科是广州市质量控制首批成员。 图1:1984年检验科合影(摄于实验室) 2004年始,为适应临床检验实验室标准化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何丽容主任的推动下,检验科参考国际标准IS05-052022
- 侵袭性念珠菌病早期经验性诊疗的临床思维转自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 陈佰义教授 来源 SIFIC感染视界 微信公众号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危险因素增多,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后,而治疗延迟则明显增加病死率。但如何能够做到恰如其分的早期经验治疗,又不过度使用抗真菌药物?早期诊断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何时启动经验性治疗?选择抗12-062021
- 抗Xa检测简介附件下载:抗Xa检测简介09-132021
- 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指标的解读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转移能力强,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足够灵敏的诊断筛查手段,使得相当一部分肝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这是导致肝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目前最常用的肝癌检查组合是影像学检查结合血清标志物AFP,但对于早期诊断仍然不足,漏诊率还是较高。近年来,新的肝癌指标-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进入我们的视野。Pivka-II是血液凝固因子的第II因子体,在肝细胞癌中出现特异性上升。为与AFP无关的辅助标记物,在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效果判定中作为标记物进行检测,主要用于对以确定的肝癌患者06-282021
-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临床应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一种新的心肌缺血标志物。多方面研究证明,IMA可敏感的反映心肌缺血状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测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传统的生物标志物如cTn、Myo、CK-MB只有在心肌发生坏死时才升高,但这时已给患者带来了不可逆的病理损害。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的早期敏感的生化指标用于早期诊断,而IMA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ACS早期诊断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IMA在心肌缺血后数分钟内即迅速升高,是心肌缺血发生后到发生细胞坏死之前的一个非常早期的指标,与其它反映心肌梗塞的的指标03-242021
- 经验性抗感染有效,药敏显示耐药,抗菌药物换不换?摘自《呼吸时间》2020.11.12 李勇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丁香园呼吸专栏作者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临床常见疾病,在确立 CAP 临床诊断(clinical diagnosis)并安排合理病原学检查及标本采样后,需要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肝肾功能、既往用药情况分析最有可能的病原并评估耐药风险,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1。CAP 诊断后治疗之初,很少能确定病原,初始治疗往往是经验性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应常规覆盖 CA12-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