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专注服务三十载、薪火相传中肿情--中心2015年度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2016年的1月15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5年度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颁奖典礼在1号楼23楼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此次共有柳青等44位员工获奖。 颁奖典礼由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望清书记主持,彭书记指出,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的设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是对于长期坚持在中山大学工作的员工的一种铭记和致谢;第二,也是中山大学对员工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认同、肯定和感恩;第三,可以激励和引导一代又一代的后辈、后学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工作,向前辈学习。 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在会上做主题发言,徐院长首先对于获得卓越服01-202016
- 退休心犹在,人生启新篇----中心举行离退休老教授、老领导和2015年度退休员工座谈会2016年1月15日,中心1号楼23层电教室里人头攒动,不时传来一阵阵愉快的笑声,在这里召开的是一年一度的离退休老教授、老领导座谈会,离退休多年的老教授、老领导们济济一堂,亲切的问候着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 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中心党委彭望清副书记、副院长李升平教授、钱朝南教授等中心党政领导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人事处、中心办、总务处、职工保健科等职能处室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彭望清副书记主持。徐院长首先向老教授和老领导们致以新春问候,并表示喝水不忘挖井人,中心现有成绩的取得和前辈所打下的良好基础密不可分。徐院长还代表中心党政领导向老领导和老专家们汇01-202016
-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马骏教授谈鼻咽癌的中国诊治方案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会共评选出295个获奖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肿瘤学研究领域斩获颇丰: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及创新团队奖。《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荣获奖项的团队专家代表,向全国读者讲述凝聚成这些光辉荣耀背后的那些点滴科研故事。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循国情,定中国诊治指南 ——鼻咽癌诊疗关键策略研究与应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马骏 2015年1月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诊疗关键策略研究与应用”项目01-202016
- 我中心血液肿瘤科诊治患者突破1万人次---努力建设强大的血液肿瘤诊疗中心在医院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吕跃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全科医护人员不断地努力奋斗,血液肿瘤科不断快速发展进步,省内外影响力不断增加和扩大,专科医疗业务量不断上升,2015年血液肿瘤科门诊和病房共诊治患者11210人次,突破了1万人次大关,在广东省血液专科名列前茅。 在病房收治患者2196人次中,血液肿瘤患者1857人次,其他肿瘤患者339人次,真正实现了专科专治的发展目标。骨髓细胞形态室完成骨髓标本3626份,脑脊液标本1486份,总计5112份,为血液肿瘤的临床诊断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吕跃主任的主持下完成了血液肿瘤标准命名的编写,并已经上线使用,为血液肿瘤科01-202016
- 美国Fred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代表团来访我中心【国际办报道】2016年1月17日上午,美国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代表团一行三人来访我中心,并与我中心专家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会谈,就双方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合作机会开展探讨。出席会议的专家包括: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中国项目执行主任Steven G. Self教授,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Edus Houston Warren教授,中国项目主管Lena Yao女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钱朝南教授、副院长曾木圣教授,生物治疗中心李疆教授、翁德胜副教授,实验研究部钟01-192016
- 我院神经外科“医护一体化”查房机制初见成效神经肿瘤外科专科性极强,疾病具有病情重、变化迅速的特点,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合理处理病情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这不仅要求专科医护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医、护两者的密切配合。“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患、医护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基于此,我科在“医护一体化”交班和“医护一体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医护一体化”查房制度;密切医护协作、取长补短,明显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医护一体化”查房制度主要包括晨查房和晚查房。为了实施“医护查房一体化”,医生和责任护士按床位分组管理患者;每组相对固定主管医生01-192016
- 我中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启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启用01-182016
- 广东新闻联播:肿瘤专科引进机器人手术广东新闻联播:肿瘤专科引进机器人手术01-1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