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中肿药师话健康 】警惕!乳腺癌治疗背后的“沉默杀手”—骨质疏松

杜晓冬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药学部
2025年04月21日 04:03
图片

图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雌激素是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也是维持骨骼强度的重要因素。而内分泌治疗的长期进行会使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了不良反应常见为骨质疏松,使患者的骨头可能变得脆弱。那如何在治疗的同时,减轻乳腺癌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骨质疏松是如何成为“隐形杀手”,和应对“隐形杀手”的方法吧!



图片
图片

骨质疏松:乳腺癌治疗的隐性并发症

  • 发病机制:雌激素的“骨保护盾失效”

雌激素缺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减弱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导致骨吸收功能增强,导致骨强度下降。雌激素减少能降低骨骼对力学刺激的敏感性,使骨骼呈现类似于废用性骨丢失的病理变化。

  • 治疗陷阱:内分泌药物的“副作用连锁效应”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适合激素受体(HR)阳性,其中HR 可分为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两种

内分泌治疗的基本药物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SEMR)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2.芳香化酶抑制剂AI)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

3.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氟维司群仅适用于绝经后患者)。


这些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都有骨质疏松与骨折。因为它们对雌激素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体内性激素含量降低引起钙流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导致的钙流失会越来越多,因此出现骨质疏松的概率也会随之增高。



图片
图片

补钙新认知:骨化三醇的正确打开方式

  • 钙吸收全攻略:从阳光到肠道的奇妙旅程

前体维生素D经过光照在体内变成VD3进入血液,经过肝脏的代谢25-羟基VD3,再经过肾脏的代谢成1,25二羟基VD3(骨化三醇),促进钙在小肠吸收。

图片


由钙的合成过程可以知道,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3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发挥维生素D的作用,促进钙的吸收。


  • 用药指南:骨化三醇的“黄金搭档”法则

对于使用骨化三醇适应症的患者来说,本品的最佳疗效的先决条件条件是足够但不过量钙的摄入量。使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时,补钙是必要的。钙的日平均摄入量800mg,不应该超过1000mg


根据不同适应症的患者服用方法:

1. 绝经后骨质疏松:0.25µg,一天两次。

2. 肾性骨营养不良:起始阶段的每日剂量为 0.25µg最佳用量为每日0.5 至 1.0µg 之间。

3.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0.25µg,晨服。



骨化三醇不良反应

  • 高钙血症

与骨化三醇的治疗密切相关。因为本品易导致高钙血症,需监测血钙,患者及家属需识别高钙血症的症状

症状如下:

急性症状:食欲减退、头痛、恶心、呕吐腹痛或上腹部和便秘。

慢性症状:肌无力、体重降低、感觉障碍、发热、口渴、烦渴、多尿、脱水、感情淡漠以及泌尿道感染。

一旦出现症状需停止服用骨化三醇,严重者进行洗胃或催吐以防止进一步的吸收。


  • 药物相互作用

骨化三醇是现有最有效的维生素D代谢产物,故禁止与其他维生素D制剂与其合用,避免高维生素D血症。若补钙时使用的是维生素D与钙的复合制剂,如碳酸钙D3片、维D2磷酸氢钙片、钙维生素D片等,与骨化三醇的服用时间应间隔1~2小时。


图片
图片

日常补钙指南:24小时养护计划

  • 黄金时段:早晚补钙的“生物钟密码”

早晨或睡前服用。这两个时间段是人体血钙水平最低的,此时钙的吸收和利用率最好。


  • 食谱锦囊:藏在餐桌上的“天然钙库”

1. 日常生活中,食品是补充钙的最主要来源,多食如牛奶、鱼、海藻、菠菜等,钙含量都较高,且钙为离子态,含钙量高的食物可见下表:

图片


2. 适当户外活动,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因为人体90%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促进钙的吸收。最佳日晒时间:早上8-10点,下午4-5点。


图片


看到这里,补钙的攻略已了解完毕!希望乳腺癌患者在战胜癌症的同时,能科学地进行补钙,拥有强健的骨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多接触大自然,均衡饮食,见招拆招,让“隐形杀手”—骨质疏松无所遁形!



参考文献:

[1]张少华, 王晓稼, 江泽飞, 等.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23 版)[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38): 2993-3001

[2]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3[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骨化三醇说明书[EB/OL].



文/杜晓冬  审稿/潘莹
微信编辑/潘莹 
审核/陈卓佳  审核发布/刘韬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药学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