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奔赴武汉,进驻协和医院。
2月9日凌晨2:50,作为第一批上班的医疗队员,董强梅和杨永刚早早就在住宿的酒店门后等候,准备前往医院,但前往的路途上却出现了些许的意外。
“在酒店门口发现接送的巴士还没来。由于路程较远,于是手术室的伙伴开车送我们去医院,但走了10几分钟悲剧地爆胎了……”谈起这路上的小小的曲折,董强梅也只能苦笑。
幸运的是,路上他们很快就遇上了协和医院一位正在送其他支援同事回酒店的眼科医生,二话不说,那位医生就主动开车把董强梅他们安全、及时地送到了医院,总算是有惊无险。
凌晨5点到早上9点,董强梅与杨永刚是第一轮最先上班,和一位武汉协和本院的护士分管四张床位,病房里的都是重病人。其中,强梅单独管了两个呼吸机的病人,永刚和协和的老师一起管理另外两张床。
“他们那两个病人相比我的两个病人更不稳定”,强梅谈到。 “我觉得管理重症病人没什么问题,病房里的防护很到位,我也很安心。”但毕竟这是队员第一次进到病区,由于人员安排比较紧张,也没来得及统一介绍病房环境、物品摆放位置等情况。“在工作流程、文书规范、电脑系统方面,我想还是需要自己去摸索适应和请教这里的老师”,强梅说道。

两班医疗队员正在交班
由于病区环境、文书流程尚未完全熟悉,第一次上班大家都有点“拖班”,但谈到重症护理情况,队员们表示虽然初入ICU病区,防护较厚、视野稍差,导致做事手脚稍慢些,但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重症护理特长和队员们练就的规范化操作强项都能充分得到发挥。

出入防护病区需经过十几道防护流程以及十几次手消
在协和西院ICU病区工作,不仅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为了做到无死角防护,队员们要经过十几道防护流程和十几次手消才能进出病区,贴身穿洗手衣加上防护服,汗直到下班都没干过,防护口罩和面罩带来的压痛圧痒也是一个小挑战,“幸好在中肿长期待在手术室,挨痒的能力锻炼出来了”,杨永刚玩笑到。

队员出入防护病区需经过十几道防护流程以及十几次手消
医疗队住处距离协和西院20公里,车程就要45分钟,由于巴士安排调度还在磨合,第一批上班基本是4小时工作,8小时准备。一天下来队员们确实有点疲惫,9日下午近3时,董强梅与杨永刚结束了第一轮班次回到住处,准备与中肿以及广东医疗队其他队员们分享下病区情况。明天清晨6点,他们又要准时出发迎接下一个班次,正与病魔抗争的患者还在等待他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