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淋巴瘤国际大咖MartinDreyling教授首次造访我院
         2019年3月7日上午,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部的Martin Heinz Dreyling教授因参加“How I treat”套细胞淋巴瘤(MCL)专题活动到访我院。Dreyling教授在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方面具有极深的学术造诣,是欧洲MCL淋巴瘤协作组主席,是ESMO套细胞淋巴瘤指南的第一作者,长期从事和引领国际MCL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为MCL建立国际诊断治疗规范和临床疗效的持续提升作出巨大贡献。 Dreyling教授首先参观了我院院史馆、淋巴瘤诊治病房和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深入了解了我院的相关设施。      随后,Dreyling教授在黄慧强教授主持下,在
    03-11
    2019
  • 【支部风采】内科第二党支部:真情谱写和谐医患情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内科第二党支部于1月28日组织了一次医患联谊会,希望借此机会增进患者与家属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营造医患和谐的氛围。  联谊会以“感恩·陪伴·迎新春”为主题,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共同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小年。党支部书记王峰,内科二区区长李宇红教授,张东生副主任医师、石思梅护长,心理纾缓专科黄薇护理师及患者、家属、医护党员60余人参加了活动,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王峰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感恩患者选择中肿,感恩病友与家属一路走来的信任和支持,给我们医务工作者不断前进的动力
    02-20
    2019
  • 柳叶刀●肿瘤|中国肿瘤学1期临床试验报告:让抗肿瘤新药更快更安全地进入中国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冗长的药品审评流程导致很多新药在中国大陆迟迟无法上市,患者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这一现象在业内被称为“药滞”。  2017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药品审评、监管制度改革,旨在彻底扭转这一困局。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发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无缝设计”逐渐取代传统的三阶段药物开发模式。I期临床试验从原来的安全性试验转变为机制验证性和概念验证性试验,有些药物通过I期临床研究就可以快速审批上市,因此其重要性也大大提高。  2017年6月,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多家著名肿瘤医院和国内、外药企业以及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成立了中国肿瘤学I期临床试验
    02-08
    2019
  • 徐瑞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度教育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1月25日,国家教育部网站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名单。我中心徐瑞华教授领衔的 “分子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荣获教育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消化系统肿瘤是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死亡率极高,每10万人中有78人将死于消化系统肿瘤。针对这一重大临床课题,徐瑞华教授团队通过组建消化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及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诊断技术进展以及治疗上的突破。项目代表性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
    01-28
    2019
  • 广东省抗癌协会折桂荣获全国“先进抗癌协会”
      1月12日,中国抗癌协会在山西太原召开第八届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依托于我中心的广东省抗癌协会,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中国抗癌协会“先进抗癌协会”,这也是该协会第八次获此殊荣。     图为:曾木圣秘书长(左三)代表协会上台领奖    据悉,经过总会的初步审核,来自全国各地的9位秘书长对31个省市抗癌协会的材料进行了初评,并选出前5名及后5名参与答辩。会议现场,由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监事担任评委,各省市抗癌协会理事长、秘书长逐一上台汇报,百花齐放竞峥嵘,各显神通展风采。     图为:曾木圣秘书长上台汇报工作    徐瑞华理事长高度重视,率队参加现场汇报答辩。曾木圣秘书长代表
    01-14
    2019
  • 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荣获201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1月11日,201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在京揭晓,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领衔的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大会现场   消化系统肿瘤是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中的4个均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死亡率极高,每10万人中有78人将死于消化系统肿瘤。近十年来,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方面尽管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早诊和预后准确率低,基于分子标志物的筛查手段缺乏;中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分子标志物指导的个体化策略不足;肿瘤转移耐药机制不明确,新型分子标志物的转化研究不够深入。
    01-11
    2019
  • 实地考察,现场督导,促进广东省城市癌症筛查项目质量稳步提升——记广东省癌症中心对深圳现场督导
      广东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自2016年开始,在广州市和深圳市内开展。为提高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质量,及时总结本年度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广东省癌症中心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6日对深圳市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现场督导工作。督导组成员广东省癌症办公室曹素梅教授带队,还邀请了中心超声心电科李安华教授、中心内镜科黄春雨副教授作为督导专家。  督导组首先听取了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雷林副主任医师对2018年深圳市重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的详细汇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余卫业主任表示深圳城癌项目工作得到市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受到了深圳市民的热烈欢迎,项目进展顺利。通过该项目
    01-10
    2019
  • 2018年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2018年12月14日至15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化疗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的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广州顺利举行。此届大会邀请到了国内多名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内容涵盖了化疗、肿瘤综合治疗、精准医学、免疫治疗、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方面等的最新进展,为广大参会者带来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学术盛宴。        学术会议的上半场首先由来自上海长征医院的王杰军教授为大家带来2018年姑息支持治疗进展,详细介绍癌症姑息与康复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随后,
    01-08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