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脑转移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脑转移瘤综合治疗学习班召开2019年11月9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佛山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脑转移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脑转移瘤综合治疗学习班在佛山召开。本次大会沿袭“关注脑转移瘤个体,强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主题,全方位研讨了恶性肿瘤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进展。适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脑转移瘤MDT成立1周年,MDT团队的十余位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联合20多位活跃在全省胸部肿瘤防治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吸引到全省各地医疗专业人员200余人参会,会场氛围热烈,座无虚席。 会议开始,大会主席陈丽昆教授、牟永告教授12-032019
- 【不忘初心】内科党总支:感君之苦、与子携行你知道吗? 疼痛在癌症诊治患者及癌症幸存者中的发生率达61.6%,据估计,2015年我国癌症患者中疼痛人数已超200万。在癌症综合防治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也应得到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作为国内肿瘤专科医院综合排名前三、并在国际已有相当影响力的华南地区最大肿瘤专科医院,我院2018年肿瘤住院患者人次达118712、门诊诊疗人次已达1030039。 面对庞大的癌症患者及其家属人群,中肿内科党总支、机关党支部、疼痛专科小组全体成员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在第16个中国镇痛周期间10-302019
- 【我和我的祖国】内科第三党支部:“唱起来、看起来、记起来、做起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支部书记说 “是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歌唱祖国走过的艰苦岁月、光辉历程,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要错过。” 10月11日,在内科第三党支部开展“唱起来、看起来、记起来、做起来——观影《我和我的祖国》,回顾发展征程、牢记从医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前,党支部书记黄慧强对全体党员、团员和群众如是说。 “唱起来、看起来、记起来、做起来”系列活动 “唱起来、看起来、记起来、做起来”是内科第三党支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积极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而组10-222019
- 肿瘤早诊的“火眼金睛”——徐瑞华教授团队成功研发上消化道肿瘤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50%的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胃癌等)发生在中国,其中超过8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每年因此导致的死亡病例超过40万。早期上消化道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超过 90%,而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则小于10%。 因此,上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目前,内镜检查及活检仍是上消化道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我国的内镜医生十分短缺,人才缺口巨大,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而另一方面,由于早期上消化道癌常缺乏典型的内镜下表征,极易漏诊;加之不同级别医院的内镜医生水平差异很大,导致我国早期上消化道癌的检出率低,早诊率不到10%,严重制约了疗效的提高10-082019
- 中肿垂体瘤MDT团队成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垂体瘤多学科诊疗团队(MDT)于2019年08月26日正式成立。垂体瘤MDT团队由我院神经外科、放疗科、影像科、核医学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和中山一院内分泌科专家组成。MDT成立当天还成功举行了我院首次垂体瘤MDT研讨会。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的20多位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参会专家合影 牟永告主任主持会议,刘卓炜副院长、陈忠平教授、王海军教授致辞 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主持本次会议,他对出席会议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刘卓炜副院长出席会09-252019
- 【喜讯】林俊忠副主任医师、王志强副主任医师分别当选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青委会正、副主委8月24日下午,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成立大会在广东汕头召开。 经现场78位代表无记名投票,第二届青委会正式选举产生。我院结直肠科林俊忠副主任医师当选主任委员,我院内科王志强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练磊主任医师、汕头市中心医院谢锷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德庆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芬副主任医师当选副主任委员,同时,我院结直肠科卢震海主任医师获聘名誉主任委员。选举会议由青委会秘书彭健宏博士主持。 图 第二届青委会成员合影留念 图 林俊忠主任委员发表当选感言 林俊忠主09-052019
- 【前沿】徐瑞华团队揭示环状RNA在预测中期肠癌患者复发风险中的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且早期诊断率较低,80%以上的患者诊断为中晚期。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中期结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然而,即便接受了上述标准治疗的患者,肿瘤复发的风险仍较高。更为棘手的是,现今临床上采用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不能准确预测肿瘤复发风险。因此,探索适用于中期肠癌预后预测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的分子标志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难题。 近年来,环状RNA作为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疾病的特异性,是肿瘤转化研究的热点。环形RNA转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发现了,但是限于当时的技09-052019
- 恭喜内科中标8项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已于近日公布,我科徐瑞华教授获得重点项目资助,黄慧强、方文峰、刘盼盼、洪少东获得面上项目资助,安欣、孙鹏、王英男获得青年基金项目。 2019年内科共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收获满满,向各位中标者表示热烈祝贺!08-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