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中心林桐榆、宋立兵教授同时囊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月26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李希主持会议,省长马兴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省政协主席王荣出席会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梅开二度,林桐榆教授领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个体化诊治策略的创新和引用”项目、宋立兵教授领衔“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及其功能研究”的研究成果同时斩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2017年度省科技奖共246项(人),其中突出贡献奖2人,特等奖1项、一等奖30项。获奖项目充分体现了我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林桐榆:医学的本质是开放共
    03-27
    2018
  • 徐瑞华教授团队实现晚期肠癌化疗新突破,改写国际指南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瑞华教授领衔的中日韩研究者团队开展了一项针对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大型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AXEPT研究(研究号NCT01996306),旨在探讨改良的双药联合方案(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简称XELIRI)的疗效及耐受性。该研究首次证实改良的XELIRI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并于近日通过快速发表通道(从投稿至文章接收仅1个月)在全球顶级肿瘤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在线发表(最新影响因子33.9分)。   肠癌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近10年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2015年城市人口新发结直肠癌病例数达 26
    03-22
    2018
  • 03-22
    2018
  • 麦海强教授团队研究出治疗鼻咽癌的等效低毒新方案,在国际顶尖肿瘤学专业杂志《theLancetOncology》(柳叶刀.肿瘤)在线发表(最新IF33.9)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团队牵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冬平教授团队,共同开展了一项“奈达铂对比顺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非劣效、开放的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号NCT01540136),首次证实奈达铂可以替代顺铂同期放化疗,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了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毒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于2018年2月28日在国际顶尖肿瘤学专业杂志《the 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在线发表(最新IF 33.9)。麦海强教授及陈秋燕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唐林泉博士、陈冬平教授、郭灵教授、莫浩元教授、黄莹副教授及郭姗姗博士为共同第
    03-22
    2018
  • PET/CT与SPECT的区别以及辐射问题
    核医学科 李志健       与一般影像检查只有诊断功能不同,核医学包括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的内容。治疗方面,是通过较大剂量的具有放射性的药作用于病灶,杀死病变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当然这种情况下附近的正常细胞也会受到伤害,这种治疗方法类似于放疗,应用比较多的有碘131治疗甲癌甲亢,锶89治疗肿瘤骨转移,敷贴治疗血管瘤等。  诊断方面,核医学检查目前主要的仪器有两种,SPECT和PET/CT(或PET/MR),它们的原理都是往身体里注入放射性的药物,然后人就变成了一个放射源,身上会发出射线,机器记下这些射线的位置和射线量的大小,就知道药物都跑到身体的哪个部位,哪里多一点,哪里少一点,从
    03-18
    2018
  • 分子诊断科通过NRG-RTOG国际放疗协作组织EBV-DNA检测认证
      (放疗科陈锴 分子诊断科张子辰报道)2018年2月28日,我院分子诊断科收到NRG-RTOG国际放疗协作组织授予的关于EBV DNA检测的资格认证书。至此,我院分子诊断科的相关检测精确度达到国际标准,获得全球最大的放疗协作组织的认可,为我院放疗科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的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NRG-RTOG 批准分子检验科的检测资格认证函   我院放疗科是中国大陆首个NRG-RTOG国际独立会员单位,参与的NRG-HN001 III期临床试验是一项基于EBV DNA拷贝数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在分子诊断科邵建永主任、放疗科夏云飞主
    03-16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