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01-172019
- 【党日活动】检验、超声心电科党支部:改革开放四十载,光辉岁月跟党行2018年12月18-2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检验超声党支部开展“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12月18日中午,中心党委委员、护理部覃惠英主任给检验超声党支部的党员同志讲党课。覃主任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改革开放40周年公立医院发展史”三个方面,深刻的阐述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教育改革九个坚持的精神实质以及医疗改革的发展与形势。 覃惠英主任讲党课 课后,党员们谈了自己感想,要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到我们实际工作中,为中大走进全国高校前列,为医院01-162019
- 广东省抗癌协会折桂荣获全国“先进抗癌协会”1月12日,中国抗癌协会在山西太原召开第八届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依托于我中心的广东省抗癌协会,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中国抗癌协会“先进抗癌协会”,这也是该协会第八次获此殊荣。 图为:曾木圣秘书长(左三)代表协会上台领奖 据悉,经过总会的初步审核,来自全国各地的9位秘书长对31个省市抗癌协会的材料进行了初评,并选出前5名及后5名参与答辩。会议现场,由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监事担任评委,各省市抗癌协会理事长、秘书长逐一上台汇报,百花齐放竞峥嵘,各显神通展风采。 图为:曾木圣秘书长上台汇报工作 徐瑞华理事长高度重视,率队参加现场汇报答辩。曾木圣秘书长代表01-142019
- 打破高龄手术“禁区”:近百岁胃癌老人在我院重获新生2018年12月,我院胃外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98岁高龄的伍大爷。伍大爷于1周前在当地医院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胃癌”,但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且手术风险极大,当地医生不敢贸然进行手术。亲人们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我院胃外科治疗。 传统观点认为,80岁是外科手术难度跨越的一个分水岭。而98岁的高龄对医生来说无疑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要进行胃癌根治术这样的大型手术。此前,国际上文献报道接受胃癌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为92岁。因此,胃外科在周志伟主任的统筹安排下立刻组织了内镜科、影像科、病理科、内科及胃外科多学科联合会诊,对伍大爷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结合麻醉科、重症医01-142019
- 【关注.徐瑞华专家工作室】中肿专家远程会诊首例喀什乳癌患者2018年7月19日,徐瑞华院长代表中心与喀地一院签约,“徐瑞华专家工作室”正式落户喀什。中肿将在人才培养、医疗业务、科研教学、医院管理等方面给予喀地一院更多、更明确的对口帮扶,为南疆地区乃至全新疆人民的健康跨时空保驾护航。 2019年1月8日下午,由中肿乳腺科、内科、放疗科、超声科、影像科、病理、微创介入科等科室的专家组成的乳腺癌单病种多学科专家团队远程会诊了首例来自喀什地区第一医院的乳腺癌患者,这是徐瑞华院长“喀什徐瑞华专家工作室”正式落户以来的首例远程会诊患者。 会诊病人为一名39岁女性,就诊时即为较晚期的患者,术后淋巴结有22枚转移,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并未进行规范治疗01-142019
- 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荣获201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月11日,201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在京揭晓,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领衔的 “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大会现场 消化系统肿瘤是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中的4个均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死亡率极高,每10万人中有78人将死于消化系统肿瘤。近十年来,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方面尽管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早诊和预后准确率低,基于分子标志物的筛查手段缺乏;中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分子标志物指导的个体化策略不足;肿瘤转移耐药机制不明确,新型分子标志物的转化研究不够深入。01-112019
- 【前沿】陈敏山教授团队发现肝癌靶向药物疗效预测指标我国肝癌的年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占全球肝癌患者的一半以上,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大多数患者一经诊断已无手术机会。 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无法切除及转移性肝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然而肝癌的靶向药物自2007年上市至今一直缺乏明确的疗效预测指标,导致患者无选择性地使用费用高昂的靶向药物,部分患者疗效不满意,寻找可靠的靶向药物疗效预测指标是临床的迫切需求。 陈敏山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庄诗美教授团队合作,历经5年多的努力,通过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17年间接受索拉非尼治疗以及对照组共293例患者(队列1)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患者肝癌组织中是否存在01-112019
- 【前沿】陈敏山教授团队发现肝癌靶向药物疗效预测指标我国肝癌的年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占全球肝癌患者的一半以上,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大多数患者一经诊断已无手术机会。 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无法切除及转移性肝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然而肝癌的靶向药物自2007年上市至今一直缺乏明确的疗效预测指标,导致患者无选择性地使用费用高昂的靶向药物,部分患者疗效不满意,寻找可靠的靶向药物疗效预测指标是临床的迫切需求。 陈敏山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庄诗美教授团队合作,历经5年多的努力,通过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17年间接受索拉非尼治疗以及对照组共293例患者(队列1)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患者肝癌组织中是否存在01-1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