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06-172020
- 第17个世界献血日,你还在等什么!今年的世界献血者的主题为:安全血液拯救生命 口号为:献血,让世界更健康 背景链接关于世界献血日 自2004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每年的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 1998年国家为保障血液安全,维护献血者权益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这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建立。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推广,广大人民群众对无偿献血有了基本的认识。 每个献血者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献血证,无偿献血证不仅仅是无偿献血者的荣誉证书,还是其06-162020
- 伴飞计划学术活动报道2020.5.9下午4:00-6:3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与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在线上举行了介入学科发展经验交流会,此次交流会也是两个科室在各自双方医院支持下签署的“伴飞计划”的定期学术活动。此次会议围绕“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如何做好科研工作”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本中心微创介入学科创始人吴沛宏教授担任名誉主席,范卫君主任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的郭晨阳主任共同主持,吴教授对两院介入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祝愿两科室正如“伴飞计划”项目书中所期待的那样在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培养上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比翼齐飞,并最终通过学科的发展强大造福病06-162020
- 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福音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中心性,可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膀胱的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发病率超过90%。膀胱癌是全球第九大常见癌症,2019年,全球123,000例男性病例和42,000例女性病例死于膀胱癌。在我国,中国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膀胱癌位居中国男性肿瘤发病的第七位,2015年全年新发膀胱癌74362例,膀胱癌死亡29349例。男性膀胱癌诊断病例是女性的 3 倍左右;大部分患者为 65 岁以上。早期尿路上皮癌可手术治愈,局部晚期可联合辅助治疗治愈,但尿路上皮癌发生转移后预后差,若无有效治疗,生存期约1年左右。06-092020
- 中肿病理科信息化转型升级之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是华南地区首个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病理实验室,秉持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立的“三最一流”的宏伟发展目标,病理科一直力求以“精准、敬业、高效、创新”的医疗质量方针为患者及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病理服务。近年来,在智慧医疗和数字化诊疗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中心信息科、医务处及各临床科室与病理科密切配合,中肿病理信息化和数字化诊疗流程迎来了一次全新的转型升级。这不仅让诊疗流程管理更趋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更为患者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图1:2019年5月21日,孙颖副院长带队在病理科调研信息化建设并部署工作06-042020
- 这支核酸检测小分队:无畏无惧,精简实干疫情当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用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实疫情的防控毫不松懈、肩负肿瘤病患的诊治使命俞显担当。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排查感染,是我中心有序开展肿瘤病患入院治疗和有创诊治的有效防控措施。 为稳固我中心防疫网络的第一道防线,迫需建立新冠核酸检测自主筛查体系。分子诊断科积极响应,认真落实中心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在中心领导、医务处、控感科、门诊部、信息科、药学部、财务处等多部门、众多同事的同心协力之下,迅速启动我院分子诊断科自主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试运行期间新冠小组成员细心理顺每个细节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子诊断科为全国首家在医院设立的分子诊05-262020
- 勿忘初心,扬帆远航——胃外科共庆512报道2020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属于我们的512,依然如约而至。今年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在科主任、支部书记及两位护长的大力支持与精心策划下,我们在科室欢聚一堂,共庆第109个512国际护士节。这也是属于我们收获的节日,通过科室姑娘们的辛勤付出、共同努力,科室近半年取得了丰硕成果,袁秀红科护长为我们进行表彰: 在集体集体奖项方面,护理部每季度依据“优质护理评价表”对各病区进行督导评价,涵盖了病人满意度、病人对优质护理知晓、责任护士工作、护长工作等内容,我科被评为“优质护理服务科室”。 依据每季度“病05-1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