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22岁青年患复杂肠癌,妈妈也查出肿瘤,在穗双双获救这种肿瘤会祸及家人,中肿结直肠癌MDT团队立功 22岁的湖南人小陈(化名)因为盲肠癌广泛侵犯,,辗转国内多家大医院,经过手术、化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治疗肿瘤持续进展,肿瘤穿孔、腹壁破溃,无法正常站立行走,一度被认为“无救”。 他和妈妈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广州,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癌MDT团队求助。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8月30日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获悉,不仅小陈的沉疴得到治疗,甩掉轮椅重新站起来,被查出肿瘤的妈妈也顺利获救。 辗转多地就医 他站不起来了 2019年6月,小陈因为腹痛到当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肠结核并肠瘘、腰大肌脓肿,但给予抗结核治疗后效果09-172021
- 放疗科召开医疗人才工作会议8月11日上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举行科室医疗人才培养暨季度医疗工作会议,聚焦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规划,孙颖副院长、放疗科陈明主任、刘慧副主任出席并讲话。 首先,刘慧副主任就科室医疗工作进行总结。过去一个季度,虽然科室面临医保政策调整、行业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变化以及病种类型多样化、跨专业交叉管理、内部质控小组运行等内部调整的情况,但放疗人始终坚守高质量高要求完成医疗工作的准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效率,科室在黄埔院区也逐渐步入正轨。她还谈到,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可能存在的患者关怀疏忽,又要在医疗过程中妥善应对医保政策的更新变化。 刘慧副主09-102021
- 08-262021
- 08-102021
- 08-052021
- 欢迎新中肿人!核医学科开展迎新活动近日,核医学科的11名医师顺利入职,为迎接新生力量、规划科室新发展、促进建设新目标,核医学科在黄埔院区开展了迎新活动。 新院区 新发展 核医学科副主任张旭和护理组长冯曲丽、博士后张晓飞等带领新同事们参观科室在黄埔院区的布局。张旭副主任详细介绍了各个办公区域、PET/CT和SPECT/CT机房配置、病房环境的情况,冯曲丽组长介绍了检查患者的就检流程及病区患者的住院流程,张晓飞博士后介绍了回旋加速器、小动物PET的环境布局。 新同事们在参观中赞不绝口,为有这样的环境设施而自豪,更坚定了要认真工作与学习,为科室和医院做贡献的决心。 张旭副主任介绍病08-032021
- 更新重症收治观念,合力提升抗癌效果第四届肿瘤重症感染临床诊治进展高峰论坛天津市第四届肿瘤重症医学大会于2021年7月23~25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肿瘤重症医学专家围绕重症感染、新型抗肿瘤治疗所致的重症、重症诊疗技术以及重症护理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刚教授的主旨演讲分享了肿瘤危重症病人收治的实践和思考,何新荣教授介绍了多学科协同救治肿瘤重症病人的理念。 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新疗法新药物进展迅速,治疗效果持续提升,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肿瘤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也随之日益增多,除了脓毒症休克等常见危重症外,新型的危07-302021
- 热血铸大爱黄埔君接力如果说每个人身体里都拥有一座名为“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宝藏 那么“博爱”便是中肿人打开这座宝藏的心灵钥匙 7月27日上午,为保障临床用血,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爱逆行,用热血助力人民健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黄埔院区组织了以“抗击疫情献爱心,无偿献血暖人心”为主题的2021年度第二场无偿献血活动,近400名中肿医务人员踊跃参加,短短几个小时共献出鲜血82200毫升。 入伏的七月,骄阳似火。早上八点,离献血活动开始还有一小时,已经有不少参加献血的职工在排队等候。在献血队伍中,既有 “身经百战的老将”,也有首次上阵的“新兵”。不少职工身上还穿着工作制服07-2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