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喜讯】林俊忠副主任医师、王志强副主任医师分别当选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青委会正、副主委8月24日下午,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成立大会在广东汕头召开。 经现场78位代表无记名投票,第二届青委会正式选举产生。我院结直肠科林俊忠副主任医师当选主任委员,我院内科王志强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练磊主任医师、汕头市中心医院谢锷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德庆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芬副主任医师当选副主任委员,同时,我院结直肠科卢震海主任医师获聘名誉主任委员。选举会议由青委会秘书彭健宏博士主持。 图 第二届青委会成员合影留念 图 林俊忠主任委员发表当选感言 林俊忠主09-052019
- 【前沿】徐瑞华团队揭示环状RNA在预测中期肠癌患者复发风险中的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且早期诊断率较低,80%以上的患者诊断为中晚期。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中期结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然而,即便接受了上述标准治疗的患者,肿瘤复发的风险仍较高。更为棘手的是,现今临床上采用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不能准确预测肿瘤复发风险。因此,探索适用于中期肠癌预后预测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的分子标志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难题。 近年来,环状RNA作为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疾病的特异性,是肿瘤转化研究的热点。环形RNA转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发现了,但是限于当时的技09-052019
- 08-292019
- 恭喜内科中标8项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已于近日公布,我科徐瑞华教授获得重点项目资助,黄慧强、方文峰、刘盼盼、洪少东获得面上项目资助,安欣、孙鹏、王英男获得青年基金项目。 2019年内科共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收获满满,向各位中标者表示热烈祝贺!08-202019
- 07-262019
- 我中心乳腺癌团队发现降低紫杉类药物引起乳腺癌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的有效方法紫杉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化疗药物之一,可有效降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但周围神经毒性(Taxane-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TIPN)是紫杉类药物的一种剂量限制性毒性。迄今为止,TIPN的预防及治疗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2019年5月15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乳腺癌团队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JNCI(IF=10.211)在线发表题为“GM1显著降低紫杉类药物治疗乳腺癌诱导外周神经毒性”的研究论文。这是全球第一个证实有效预防TIPN 的多中心、前瞻性、双盲的三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G07-112019
- 徐瑞华团队证实国产研发PD-1单抗在晚期胃癌的疗效,并发现新的疗效预测标志物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在我国将近一半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常规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1年左右,亟待新型药物的研发。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包括肺癌、黑色素瘤等的多个瘤种展现了良好的疗效,但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证据仍不充足。国外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单抗分别在美国和日本获批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的适应症,但是有效率低,未找到预测疗效和生存获益的分子标志物,并且缺乏在中国人群的数据。我国胃癌免疫治疗尚处于空白,急需开发出更适应中国人群的、更加经济的自主创新的制剂。 徐瑞华教授牵头国内多家研究单位,开展了一项国产07-032019
- 【党日活动】内科一支部:携爱至希望小家,再续温暖故事有这样一个希望小家 在广州越秀区农林街道有一个这样的小家——“儿童希望伟博小家”,她是广州的第7个希望小家,是由伟博儿童福利基金会及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联合资助的儿童救助机构,她为在附近医院治疗的重症贫困病痛家庭免费提供住宿,方便病童家庭进出医院化疗、检查、取药等各医疗项目。在这里,一个个不幸的家庭组合到一起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分享悲欢,抱团取暖,等待奇迹。 小家墙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小家负责人李姐说,“每张照片都有故事,自己常常一边写一边流着泪把故事写完。”命运有时不公,所幸,这些折翼的小天使能有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帮助。 有这么一群医生党员 中肿内06-2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