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噩梦终结!多学科协作上演“颅底拆弹”,终获“零并发症”奇迹!

2025-07-31

二十年,一个不断膨胀的巨大肿瘤,像沉重的枷锁,让阳先生(化名)的呼吸与吞咽日渐艰难;辗转多省名院,皆因“手术风险太高”而望而却步。当这颗直径91毫米、如藤蔓般360°死死缠住颈内动脉的颅底“炸弹”逼近极限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多学科团队(MDT)挺身而出,以精密如拆弹般的手术方案和协作,不仅成功卸除枷锁,更创造了“零并发症”的生命奇迹。

 

二十年枷锁:巨大肿瘤伴险象环生

对于阳先生化名来说,过去的二十年,是被一个不断膨胀的巨大肿瘤阴影笼罩的岁月。二十年前因出现咽旁肿瘤压迫症状在当地医院手术却遭遇凶险的大出血,手术被迫中止。此后的日子里,神经鞘瘤进行性增大,它像一个无形的枷锁,逐渐勒紧了他的生活:进食日益困难呼吸也变得不畅

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压力,让阳先生和家人踏上了漫漫求医路,辗转湖南、湖北、广东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得到的答复却总是令人心焦——手术风险太高,难以处理。

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直到他们怀着最后一线希望,走进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攀登“珠峰”:MDT团队迎战生死博弈

头颈科欧阳电副主任医师仔细查看了阳先生的情况,神情凝重肿瘤占据左侧咽旁间隙尺寸较大91×44×89mm),压迫鼻咽、口咽、喉咽,舌根、会厌严重移位更凶险的是,肿瘤像藤蔓一样360°包绕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这就意味着,手术稍有不舍就可能有术中大出血和术后二次出血的风险

颅底区域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颅底手术素来是外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这个手术风险巨大,但我们不能放弃。”欧阳电申请了科内专家会诊。头颈科专家团队经过深入讨论,一致认为手术是唯一希望,但必须做足万全准备。医院对此高度重视,团队也制定详细手术及应急预案,多学科协作,保障手术安全。

一场与病魔的精密较量就此展开。为了缓解呼吸困难,团队首先进行了预防性气管切开。

经过一个月的术前评估,专家团队完善手术中突发情况预案,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病情、治疗方案及必要性、替代方案等围手术期准备,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充分理解与信任。

 

精密“拆弹”:五段式切除化险为夷

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镜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手术护理团队的专家们迅速集结

手术日,在在多学科专家的护航下,欧阳电团队采用“颌下-颅底”五段式切除方案(肿瘤颌下段—下颌骨升支段—口咽段—鼻咽段—颅底段),如同精密的拆弹专家,小心翼翼地剥离与重要血管神经粘连的肿瘤。再零并发症情况下顺利康复。术中,手术团队娴熟地运用微血管吻合技术和腔镜颅底技术,克服了重重险阻。

当巨大的肿瘤被完整切除后,团队又利用患者自身的股前外侧皮瓣,完美修复了术后巨大的咽腔缺损(8×6cm)。

 

令人振奋的是,这场超高难度的手术最终实现了“零并发症”! 在重症医学科和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阳先生顺利度过了术后恢复期,困扰他二十年的枷锁终于被打破,呼吸、吞咽功能逐步恢复,重获新生的喜悦洋溢在病房。

 

来源:头颈科

文:李国立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