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患者安全检查,巩固及提升相关医务人员急救技能水平,熟悉应急流程,保障越秀和黄埔两院区医疗安全并提高服务质量,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于2020年12月30日在23层国际会议厅组织了医技护急救培训及演练。本次培训针对影像检查工作特点,设置了以对比剂急性过敏反应抢救和心肺复苏为主的培训内容,邀请门诊部急诊李颖庆副主任医师、手术麻醉科赖仁纯副主任医师以及重症医学科廖伟主治医师和李间开护理师莅临现场授课及指导,并进行医技护三方联动的现场急救演练。影像科全体医技护人员参与了全程培训。
影像科有一个神奇的“照妖镜”,就是对比剂,可以让病灶无处遁形,但照妖镜也偶有盲角,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良反应并不能完全避免,而过敏性休克是影像科工作中常见且严重的对比剂不良反应。
门诊部急诊李颖庆副主任医师以过敏性休克抢救为主题,讲解了过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临床表现,并详细介绍了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为核心的抢救措施,强调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识别休克表现和尽早给予肾上腺素和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扎实的理论知识,对患者更高效更准确的问诊及判断,及早识别各种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表现,是我科全体医技护人员需要不断提升的技能,节约的每一分钟都是用来急救患者的黄金时间。
为使大家深入理解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手术麻醉科赖仁纯副主任医师基于多个真实案例分析了过敏性休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规律和抢救用药的要点,突出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意义。
手术麻醉科赖仁纯副主任医师
理论培训结束后,重症医学科廖伟医师和李间开护理师带领大家重温了心肺复苏的流程,梳理了相关的操作要点,并且介绍了自动除颤仪的使用方法,细致的纠正大家在实际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帮助影像科成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为了让大家对影像科急救流程有更形象的认识,影像科林小玲护士长带领大家梳理了我科近期优化过的急救流程及医技护职责,并进行现场急救演练。
现场演练分为过敏性休克抢救、心肺复苏和急救转运三个环节。影像科医技护全体人员在急救演练中,做到了调度有方、出诊及时、救治有力、措施得当。
现场急救演练
影像科谢传淼主任和党支部伍尧泮书记对急救培训和演练现场点评,他们强调,医技护的密切配合在对比剂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流程更优化,加强各方工作的衔接能力,提高应对处置水平,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切实提高我科医务人员突发事件应急的实战能力,为患者筑起生命的绿色通道。
文/梁嘉辉、林小玲
图/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