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中山大学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全校7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中仅有9个单位入选。肿瘤防治中心凭借其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显著的育人成效在众多院系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
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开创立德树人新格局
㈠坚持党的领导,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2021年中肿研究生参加核酸采样支援队
中心多个党支部联合赴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㈡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正在认真听“从专业课程教学中寻找思政元素”专题讲座的中肿教师
㈢砥砺深耕重实效,厚植精神沃土育英才。
中肿在2019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中的获奖视频收获超高点赞和转发
2020年中心获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优秀组织奖”
二、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工作,育人效果显成效
㈠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及诊疗水平,夯实临床育人基础。
中心致力建设“国内专科布局最全、服务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综合实力达到国际一流的癌症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在2021年发布的复旦大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肿瘤专科医院中排名第二,2019年临床病理科住培专业基地省级评估分数第一,2020年放射肿瘤科专业基地获批省级骨干师资培训基地,肿瘤诊疗水平获得广泛认可,凡此种种,为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厚实基础。
近三年,中心临床型研究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0%以上(全省前五),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首次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保持在95%以上,2021年放射科住培学员获广东省放射住培医师临床技能大赛冠军。
中肿专业型硕士正在进行2021年住培年度考核中的专业技能考核
中肿住培学员荣获2021年广东省放射住培医师临床技能大赛冠军
㈡ 打造高质量科研育人平台,吸引全国优质生源。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大科研平台,充分发挥肿瘤学学科及平台优势,通过中肿夏令营品牌活动、创新研究生指标动态分配考量体系、不断探索“产学研”联培模式等手段,吸纳优生、孕育优师、创优育人平台。11月发布的国际公认的衡量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情况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中,中心位列全球肿瘤医院第4位,在中国肿瘤专科医院排名第1。
(2021年数据区间:2020.9.1 - 2021.8.31)
中心现有在读研究生1095人,其中硕士484人,博士611人(含八年制13人,工程博士18人),近5年中心免试直博生招收人数稳居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之首。
中心党委武少新书记为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以“三个面向”为引领,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强化学风建设、增加对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考核内容等手段,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覆盖教师队伍。近三年,中心已孕育了一支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等卓越教师为代表的导师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262人、博士生导师167人,研究生导师总人数达429名,师资力量实现人数倍增,质量飞跃。
2020年徐瑞华院长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㈣构筑“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规范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
压实中心一把手、职能部门、科室、导师等各级人员的育人职责。一方面以规范研究生中期考核为抓手,提升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跟踪培养研究生的管理,落实“加强阶段考核,对不适宜培养的及早分流”措施,强化培养过程的学业预警制度,最大限度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中心研究生毕业论文国家抽查合格率100%,研究生就业率在98%以上,硕士研究生深造率达54%。
中心马骏团队2021年毕业答辩研究生合影
㈤加强中心学科和教材建设,提升中心教学影响力。
加强教材建设和审查,制定并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方案,严把政治关。2020年中心主编的《肿瘤学》、《临床肿瘤学》2本国家级规划教材已完成修订并出版,2021年,由中心临床研究部/临床研究方法学教研室牵头申报的“筑牢五个意识、夯实科研能力——基于TBL的临床研究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荣获2021年中山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0年出版的2本国家级规划教材
㈥创新科研诚信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在科研诚信学风建设上,中心一方面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和学风建设的宣讲,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研数据备案平台(RDD),构建科研数据“永久锁定、终身追溯”机制,从制度上和策略上筑牢医科研究生科研诚信防线,为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科研数据备案平台(RDD)
㈦引导原创突破性思维,培养医学大家。
近年来,中心借助三大建设成果,打造世界顶尖肿瘤研究平台,引导研究生敢于挑战国际权威的原创突破性思维。中心在鼻咽癌、结直肠癌、肺癌等瘤种的研究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鼻咽癌领域更实现了从“指南使用者”到“指南制定者”的跨越。中心研究生的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 Engl J Med、Lancet、JAMA等高影响力杂志。2020年,以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在SCI收录杂志正式发表的论文有525篇(其中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有375篇,占比七成以上),在影响因子10.0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篇(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有31篇),包括在影响因子20.0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6篇(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有3篇)。
中肿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多个高水平杂志发表多项成果
二、打造高素质研究生教育与学生工作管理队伍
为认真做好中心研究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践行学校“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育人理念,中心通过合理配置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强化规范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各级联动织密织紧研究生疫情防护网,完善监督机制保障落实到位等措施,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研究生教育和学生工作人员队伍,为中心研究生教育筑牢“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
中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队伍
2020年青年教师辅导员“周哥娜姐”带领中肿医学生加入热血战疫队伍
2021年中肿研究生蝉联“青羽杯”院系羽毛球联赛
中肿一年一度最美科研照片评选活动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
㈠固本强基,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中心全体师生线上线下参加2021年纪律教育学习月专题报告会
㈡坚持研究生入学教育机制,扣好入学第一颗纽扣。
2021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展望未来,肿瘤防治中心将继续坚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层次肿瘤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