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临床研究部/机构办公室主任
职称:研究员
专长:肿瘤药理
教育/工作经历:
2020/10-至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研究部 主任
2013/1-2020.1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研究部 副主任
2011/06-2012/06 华盛顿大学 博士后
2005/12-2012/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I期实验室 主任
2001/09-2004/07 中山大学 肿瘤学博士
1993/7-1995/9 广州光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工程师
学术任职:
国家食药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查和复核检查专家
广东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理事
广东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委会常委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精准应用学会CRO产业链分会主委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抗癌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和抗癌药物的临床药理工作。精通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对抗癌药物的Ⅰ期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总结以及抗癌药物的临床药理,在临床应用形成独特的优势,同时协助解决抗癌药物剂量浓度及药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临床药理问题和最新的抗肿瘤药物的个体化给药。熟悉药物体内的分析理论和技术,能熟练操作质子吸收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酶标仪等分析设备。
主持多项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课题:如TQB3525,TQB3139, SM-1, TQB3728, PEP06,DX1002,LH031,Hemey020,ACC006,PEG-SN38,苯达莫司汀,KH903,PEG-恩度,甲磺酸普喹替尼,康普立停,rh-Trail等,并发表60多篇相关文章;开展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二氢尿嘧啶脱氢酶、HVA/VMA、舒尼替尼、伊马替尼、帕唑帕尼等的多种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测,并发表了多篇相关的文章。开展药物基因多态性与抗癌药物的疗效和毒性的关系;开展了口腔肿瘤发生、发展、转移机制的研究。
更新日期:2021年6月23日